潘鸣威:新高考背景下英语课程与教学的挑战、对策与展望

来源:北外国际 时间:2019-11-19

11月1日,第六届北外国际校长圆桌对话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鸣威在当天的主旨发言环节发表了题为《新高考背景下英语课程与教学的挑战、对策与展望》的演讲。

1


潘鸣威教授首先与校长们一起回顾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上海的英语高考所经历的历史发展与变化。他认为,自1985年实行自主命题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上海的英语高考发生了结构性的调整。从对语言知识简单的考核发展到了对语言能力的考核,让学生真正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其次是从片面地考核某一些方面的技能转化到了全面地考核考生语言的运用水平;最后一点是从单维的测试发展到了多维的测试。
在2017年,上海的英语高考进行了“一年两考”的改革。一年两考,简单而言,就是考生可以有参加两次英语科目考试的机会,取比较高的成绩录入分数。这一政策实行两年后陆续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意见,一是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安排复习计划的可能,二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高考焦虑。

2


潘鸣威指出,在新的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上海市出台了新的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在对近五年上海高考英语卷的各类实测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初步调整了考试内容。其中调整比较大的有两项,一个是增加了听说部分的测试,并将听说测试成绩纳入总分;另外一个是将阅读简答题改为梗概写作,目的是希望考生通过阅读文章之后进行思想的整合,而非简单地采用应试技巧来作答。
对于校长们最为关心的改革之后的课程和教学问题,潘鸣威教授表示,新的高考改革对课程的设置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这种影响在未来将会扩大到全国范围。增加了听说测试要求学校从根本上打破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构建新的听说课型和课程体系。现在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在学习计划里都更加重视英语听说训练。还有一些学校增设了外报外刊阅读课和实行英语课“走班制”的教学形式,以适应高考改革后的新变化。

3jpg


在谈到对今后英语高考的展望时,潘鸣威教授首先向校长们介绍了高考英语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对接情况。随后,他指出,在未来要加快语音识别技术和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等人工智能在高考评分上的应用和普及。最后,潘鸣威教授强调,无论是全国的高考还是上海市的高考,都在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也需要大家在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共同努力。